当前位置:首页 > 境外院友
李凯:从中国炼铜工人到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2-03 【字号:

                       

                美国工程院院士李凯教授

考上工农兵大学生的炼铜工人

在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办公室,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教授李凯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1954年生人的他,初中毕业16岁就进入长春第二有色金属冶炼厂当工人,在工厂两年,他当过炉前工,也当过电解铜车间工人。“当工人很累,特别是三班倒上夜班的时候,干完活找点过夜的冷饭热一下填肚子,居然常常饭吃到一半就睡着了,有时候饭碗掉桌上或地上,醒过来之后继续吃。”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凯还在工厂里面组织学习班。“只不过很多人后来都放弃了,工作太辛苦,只有我坚持了下来。”所以,当1973年大学招考工农兵大学生的时候,要从整个厂里的四百个年轻工人中推荐一个人去参加当时的“高考”,工厂最后选中了李凯。李凯成为了中国恢复高考前少数的幸运儿之一。那年他进入吉林大学计算机系学习。毕业以后第二年,又赶上了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考试,李凯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的中国大学生

在北京就读研究生期间,李凯从外教那里获得如何到国外读书的信息,但在那个年代,李凯甚至不能从银行换到外汇支付美国学校的申请费。留学政策也在摇摆之中,最终邓小平定调,支持学生留学。

李凯于是向美国一些学校提交了申请,但没有提交申请费。即便如此,最后他还是获得了耶鲁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校的全奖录取通知书。他选择了耶鲁。李凯就这样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大学生。1981年夏天李凯赶到学校时,几近身无分文,不过一切似乎也正重新出发。

1983年获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后,李凯师从世界上第一个“图林奖”获得者艾伦?佩利斯攻读博士学位,1986年获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提出了分布式共享内存思想,开创了计算机科学的新领域。随后他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现任该校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华人教授首富”和美国工程院院士

在一些论坛上,提及李凯总伴有一个“华人教授首富”的称号。当中新社记者问及于此时,李凯略带腼腆: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说法。

喜欢动手是李凯自小的习惯。“9岁那年就用晶体管做收音机,在大学里面我自己动手用半真空管和半导体做了一台电视机。”李凯一直是那种觉得学校教的太少,自己主动去学习一些东西的人。

2001年前,李凯发现许多公司都存在数据存储问题。“美国公司在此前四十年时间内,一直用磁带保存数据,但磁带保存容易丢失、不容易找、重复保存、耗人工又占地方。”

于是李凯2001年与人共同创办了Data Domain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重复数据删除产品,产品体积小可靠性强,公司产品渐成市场主流。如今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已成为存储领域的新分支,Data Domain公司也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并于2009年被EMC21亿美元收购。于是李凯教授也因此获得了美国“华人教授首富”的称号。事实上,自公司被收购后,业绩进一步提升,只2011年便创下15亿美元的年营收。

201228日,李凯收到了美国国家工程院寄给他的一个包裹,才得知他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称,李凯当选理由是他在数据储存和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界最高荣誉,授予那些在工程领域内从事研究、实践和教育并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已经是工程领域专家的最高专业荣誉头衔了。 

(李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讲席教授。1981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附件下载:
© 1996 - 2017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