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财经新媒体 | 发布时间:2016-01-05 | 【字号:小中大】 |
网瘾少年逃课也要玩游戏
小时候我非常爱玩游戏,几乎是一种沉迷的状态。那时候经常是吃午饭的时候去玩一会儿,结果玩着玩着就忘了要去上课,玩累了抬眼一看,已经晚上八、九点钟了。我比较善于发现游戏里面的漏洞,所以很容易打通关,在当地的几家游戏机店里算是比较有名的人物。
当时的游戏机店都是投币式的,一个币投进去如果能打通关就可以接着玩。很多时候,我买一个币能打一整天,一直占着游戏机,老板特别不高兴,很多游戏店都把我入了黑名单。
我爸妈怕我沉迷游戏,为了转移我的注意力,就让我去打篮球,打着打着我觉得这件事特别有意思,就开始痴迷于篮球。从高中开始,我就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后来代表学校打市级的比赛,再后来去打省级的比赛。
当时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打篮球,学习上花的时间很少,成绩一直不好,全年级300多人,高一的时候我只能考到250多名。那时候的人生理想是当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去打CBA。
学渣逆袭一跃考进年级前三
高一的暑假,我参加一场篮球比赛的时候受了重伤,断了两个骨头,医生跟我说不能再剧烈运动,否则骨头的裂缝会越来越大。CBA的梦想就此泡汤,当时对我是很沉重的打击。
暑假两个月的时间里,我都躺在床上养伤。那段时间非常无聊,我又不喜欢看小说,家里仅有的书本就是我的高中课本。实在没事干,我就把这些课本拿起来看,看着看着觉得还挺有意思。那个假期,我把高一的知识都复习了一遍,还把高二的预习了一遍。高二的时候,我的英语和化学都考到了全年级第一,这个进步速度让所有人都傻眼了。
高考的时候,我考到了全市第三名,上了中国科技大学。
痴迷代码抄下960页的编程宝典
我大学的专业是关于计算机硬件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C语言与数据结构》,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实践,就把书上讲的东西在电脑里运行了一遍,试了几次发现成功了,觉得代码这个东西挺有意思,从此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四年,我基本上把中科大里所有关于编程的书都看了一遍,当时每个学生的图书证能借六本书,我把好多同学的图书证借来,去图书馆借了厚厚一叠书,每天废寝忘食地看。但图书馆里的书更新比较慢,看完了图书馆里的书我就去附近书店看。
当时有一本书叫《VC 技术内幕》,基本上属于VC 编程领域里的武林秘籍。我特别喜欢那本书,但是98块钱的价格对我来说太贵了,所以就每天下午放学后去书店里抄书,960页的书,我用两个月的时间抄了 40多本的笔记,终于把它抄完了。我觉得那本书为我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此后我再看任何书都非常轻松。
微软五年加入IE核心团队
研究生毕业之后,我想去世界上最好的软件公司学习一下,就申请了去美国,我给微软、谷歌都投了简历,后来他们俩都录我了,我选择了微软。
在微软工作的五年里,我主要参与IE浏览器的项目。
这份工作让我非常有成就感,IE在全球有将近十亿的用户,我们每一次的技术改进,哪怕只是让大家在上网的时候节省一秒钟,十亿人就是十亿秒,一年下来能够给全世界带来多少生产力的提升,能产生多少GDP。考虑到这些东西,我就特别有成就感。
回国创业要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
回中关村创业是2012年底的事,云适配这个项目是我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我觉得人类信息工业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PC时代,那个时候出现了计算机,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本,一个硬盘可以放下几个图书馆的信息。
第二次信息革命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从线下变到了线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上世界上任何一台电脑上的信息,所有电脑都互联互通了。
我们正在经历第三次信息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万物互联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设备不再仅仅是PC,还有手机、pad、电视、手表、眼镜……各种各样的设备。云适配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信息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自由转换,帮助人类完成第三次信息工业革命。
不管是打游戏、打篮球还是写代码,我做每一件事都是百分之两百热情的投入。我做事情有个原则,必须要我很喜欢这件事情。我觉得只有热爱,才能做到专注,只有专注,才能做到极致,而只有极致才能成功。
(陈本峰,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现任云适配创始人兼CEO。)
(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附件下载: |
|